骑士文学 www.74wx.net,最快更新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!
第191章 终于飞完全射程的遥测弹(3k)
从老师家回来的高振东,心情很不错。
一来,是能帮上老师一点忙,二来,是有希望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班底。
运算所的人很好用,可是有时候毕竟不是那么太方便。
第三轧钢厂的人也很好,但是又不是信息类专业科班出身。
这让他的一些想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,至少,在和运算所的沟通过程中,他不用事必躬亲了。
诸葛武侯怎么没的,他还是知道的,别的都能学,这个事情可不能学。
第二天早上,运算所的东西送到了,就是高振东交给他们制作的Modem电路板。
娄家那边买的元件,比这批电路板还到得早一些。
于是高振东兴致勃勃的当起了焊工,电子打镙丝了属于是。
而这回,高振东出主意,让他们把膜盒气压高度计改为无线电高度表,终于顺利打完全程。
另外一发直接一些,高度表直接把导弹带进了海里。
一发因为高度忽高忽低,遥测弹急速调整过程中导致遥测弹失速,掉进了海里。
“助推器抛离1
“遥测弹高度正常。”
未几,电台中传来前方兴奋的声音:“遥测弹在预定区域溅落,正在打捞弹体。”
现场一片欢腾,从导研院进行仿制反舰导弹的合作改进研究回来,这是使用无线电高度表的第一发遥测弹,也是整个仿制过程中的第三发遥测弹。
“到达预定射程。”
对于他来说,也算是休息休息了。
——
海边某地,随着指令长一声令下:“.四,三,两,幺,发射1
“打了好几发了,终于攻克了掉高度问题。”
临时充当号手的苏卫华,在金属控制台上按下了标记有“发射”字样的红色按钮,按钮上红色灯光亮起。
“三号遥测弹跟踪正常。”
前方不远处的倾斜发射架上,有一枚带着两个后掠角比较大的三角形翼和尾翼的纺锤形物体,大概六七米长,略显短胖,之间它后面火光一闪,带着“轰隆卤的声音,飞离发射架,拖着长长的浓烟向远方飞去。
前面两发都因为膜盒气压高度计的问题,导致高度出错,试验失败。
不要误会,这里的超视距打击,其实也就40公里,严格说来,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,超出地球曲率导致的直接目视范围,都算超视距打击。
“遥测弹飞行方向正常。”
对于普通的战舰来说,这个距离大概也就20~30公里。
“终于完成全射程飞行了。”
“我们的弹比原版射程还远5公里1
“现在有超视距打击的可能性了,哈哈。”
“主发动机点火正常。”
这個导弹的原版射程是35公里,用的燃料是酒精。所以老毛子的导弹兵偷喝燃料这个段子,还真不见得是假的。
国内拿过来一看,这不行,浪费粮食,于是把燃料换成了煤油,由于煤油比酒精热值高,所以理论射程就远那么一点。
很难想象北边的设计师是出于什么想法,使用酒精作为燃料,因为这东西比起煤油,实在是没太多的好处。
非要说的话,也许那边粮食产量高,而且大家都爱喝?
但是改为煤油燃料后,这个理论射程却完全没发挥出来,由于仿制的膜盒气压计不如原版气压计,原版气压计的气象、温度补偿等措施也没有完全研究透彻的情况下,前期两发遥测弹就没有一发能正常飞行满射程的。
这一次,遥测弹顺利飞完全程,虽然还有一部分数据要等打捞出弹体,取回里面的数据记录仪才能确认,不过光是飞完全程这一个事实,就已经是把工作结结实实的往前推了一大步。
苏卫华的上级工程师齐工笑道:“小苏啊,这次能成功,你的同学是首功,哈哈。”
苏卫华笑道:“齐工,我和连伟也有功劳嘛,没有我们敲他一顿饭,短时间也想不到这个办法上来,哈哈。” 林连伟也在,这个改进项目,是导研院和苏卫华单位合作的,这一块正好他被指定协助苏卫华他们,因此改进后的第一发遥测弹,他们导研院的相关人员也来了。
林连伟听见苏卫华这话,也很跳脱:“对对对,得多敲他几顿饭,这样才能解决更多问题,哈哈哈。”
齐工指了指苏卫华:“你们俩该请人家吃饭才是,连伟,你回到京城,代表我们科研组,请人家高处长吃个饭嘛,我们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,哈哈。”
林连伟摇摇头:“不用不用,我们京城好几个单位,都是给他发个技术顾问或者专家证就算了,纸壳壳,不花钱,哈哈哈。”
所以说,学好不容易,学坏一出溜,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。
就这么说说笑笑,两个多小时后,快艇把打捞回来的数据记录仪给送过来了,大家又立马投入了紧张的读取和分析工作中。
“高度控制很好,一直被控制在目标飞行高度的正负XX米之内。”
“响应速度正常,遥测弹变更目标高度后,控制系统响应很快,调节时间满足要求。”
“遥测弹进入巡航飞行后,全程高度控制没有出现超调或者滞后不满足要求的情况。”
“成了成了,这条路子能用1
“.”
正在工作的高振东,接到了一个电话,电话那头,是林连伟兴奋的声音:“老高,我们试验总指挥要和你通话1
高振东还没反应过来,电话那头的声音,换成了一个略带沉稳的中年人声音:“高处长,你好,我是齐XX,.”
“.具体的情况我不能更多透露,但是要感谢你,你提供的原理和方法,很好的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,这让我们的工作向前跨出了一大步。高振东同志,谢谢你1
高振东听完了之后,大概能猜到是反舰导弹仿制的高度问题解决了,而且就是用自己提供的无线电高度表的思路解决的。
高振东谦虚了一下:“不用谢不用谢,我就是瞎说几句,具体工作还是伱们在做。”
对方笑道:“高处长谦虚了,我们缺的,就是你说的那几句话,哈哈,如果这都是瞎说,那高处长有机会来我们这里,多瞎说几句,哈哈哈。”
高振东也笑了:“哈哈,有机会一定来。如果齐工有暇,也请来我们这边看看,交流交流嘛。”
这话说得齐工心中一动,想起了上次拿到无线电高度表原理技术那天,林连伟说起的另外一个事情。
也许,这位高处长那里,真的值得去一趟。
想到这里,他也不客套:“好好好,我一定尽快安排工作,过来向高处长学习学习。”
导弹这个东西,除了火箭弹那部分之外,剩下的全身都是自动化,而现在看来,对方是自动化的顶级技术专家,如果有空能过去好好交流交流,没准真能有收获。
高振东没想到对方还真有此意,这对高振东来说也是好事:“学习不敢当,欢迎齐工过来指导一下我们的工作,哈哈,好的,好的,那我就在京城扫榻以待了。”
——
当高振东正沉迷于Modem的软件调试的时候,俞允成找过来了。
“高主任,我们做了一些试验,发现真空条件下控制得还可以的热场,在保护氩气充入之后,单晶结晶情况就变恶劣了,是不是氩气产生反应了,是不是要换其他保护气氛?”
高振东想了想:“是不是流动情况下,结晶情况进一步劣化,甚至出现多晶的情况?”
俞允成一脸惊喜,高主任还真猜准了,既然他能猜得这么准,那很大概率,他是知道怎么回事的。
“是的是的,真神了,高主任,你一猜就准埃”
高振东笑道:“其实也不是我猜得准,主要是你们把这个事情想象得太过复杂了,原因很简单,简单说来的话,冷风吹的,哈哈。”
俞允成以前没条件用保护气氛,是硬用真空条件拉出的4个9,所以在他心中,这个东西是比较先进复杂的,这个潜意识,有些影响他对事实的客观判断。
他带着点哭笑不得:“我也想过是这个可能,可是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。”
高振东道:“很简单,真空环境、保护气氛、流动性保护气氛这三种环境下,纵向温度梯度是逐级上升的,原因其实就是冷风吹的导致的。加热部分有热源供给,不太受流动气体影响,可是其他部分受影响就比较大了,总结起来就是,会造成纵向温度梯度的增加,纵向温度梯度增加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多晶现象了。”
这也就是俞允成对于保护气氛这块不熟,换个类似京钢厂这种搞过氩氧精炼的人,可能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。
得到高振东的回答,俞允成大喜:“知道原因就好办了,哈哈,我这就调试去。”
说完,兴冲冲的就往DJS-59机房跑去了。
所有的控制系统,都是在DJS-59上面的,高振东还从运算所那边,专门给他借了个人,配合他进行程序的调试和计算机操作。
(本章完)